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成都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成都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中心城区调整产业结构 泰丰国际广场面积高达8.5万㎡

来源:  成都商报 成都房掌柜  2014-08-04 10:22:03
[摘要]土地不能落实,很大程度上又在于“拆迁难”。地域狭小、开发建设程度较高的老城区青羊,在这方面的情况特别突出。其实,中心城区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闲置资源。但经过这几年的旧城改造

  2014年,时间已然过半。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看,成都继续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处于年度预期目标区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下半年,成都要“稳增长”,投资是“压舱石”和“顶梁柱”。其中,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四成的中心城区,责任更加重大,将直接影响全市“稳增长”大局。和二三圈层比较,中心城区空间布局逐渐固化、产业业态趋于成熟,资源愈发紧缺,调整产业结构、经济质量和效益也越来越迫切。

  近段时间,记者深入到青羊区部分项目现场和市区相关部门进行走访,看看中心城区如何破题投资增幅不下滑、产业升级不减速。

  一问

  土地资源瓶颈凸显靠什么推进项目?

  深挖资源潜力

  要敢于“啃硬骨头

  在研究部署投资工作中,主城各区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要素保障中土地是重要因素。

  土地不能落实,很大程度上又在于“拆迁难”。地域狭小、开发建设程度较高的老城区青羊,在这方面的情况特别突出。其实,中心城区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闲置资源。但经过这几年的旧城改造,现在(闲置)的,很多都是“老大难”、“硬骨头”。

  一位在街道从事过多年项目拆迁的工作人员说,过去这些都是不会轻易“啃”的。但要切实落实“稳增长”的要求,“啃硬骨头”成了必然选择。

  人民南路红照壁路口四个角中三个角都新建了现代高楼,青羊辖区一侧的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原址重建和旧城改造项目被当地干部戏称为这个路口“三缺一”的项目,而它是一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

  历时7年,前后三次动迁,都没成。去年8月,省人艺项目再次启动。这一次所有参与人员都是铆足了劲,想尽办法,到今年6月,模拟搬迁100%签约成功。现在,私产搬迁户已全部签约并腾退房屋,项目现场已拆除完毕,地块即将上市。

  土地上市了,还要开工、建设,才能产生持续效益,把资源真正盘活。顺城街东侧,位于青羊区太升街道的中达国际大厦今年上半年开工了,目前正在进行深基坑施工。熟悉周边的市民都知道,其中的部分地块过去曾经一度作为临时停车场闲置了十多年。

  “项目占地17亩,建筑共47层、210米,总投资超过10亿元,将建成顺城街周边的标志性建筑。”成都中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沈旭成介绍说,项目包含10万㎡办公区域、1.7万㎡商业面积和地下四层停车场。

  “只要有利于提高(项目建设)效率,符合有关规定,我们能做的都要帮企业做。”由于夜间施工需要占用顺城大街慢车道,街道办甚至派人晚上加班、义务在项目进出口协调交通、把关安全。这两天,还在帮项目协调打开鼓楼南街一侧的开口,为下一步施工建设提供便利。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下半年,各中心城区都把优化整合存量资源、充分挖掘增长潜力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纷纷列入了下半年力争上市地块的任务表,包括黄土联工城中村、火车西站周边土地等等。

  二问

  要促投资也要调结构,应推进哪些项目?

  调整产业结构

  延伸到项目投资落地前

  当前,成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必须要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

  7月11日召开的全市投资工作专题会议指出,扩投资是调结构的重要基础。 大力度、高效益的投资,不仅能够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加快完善,奠定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硬件基础;还将推动三次产业提质升位,形成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GDP增幅均出现回调。可见,中心城区正进入“换挡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确保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从招商引资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把“调结构”贯穿到“扩投资”当中,是青羊区的探索之一。

  记者拿到了一份青羊区2014年重点项目表。项目表显示,该区2014年实施14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为782.3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44.83亿元。其中,商贸商务、工业、文化旅游、旧城改造、土地整理项目超过70个,今年计划投资接近65亿元;而房地产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290.7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5.69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数量占比不到25%,计划总投资占比不到29%,今年计划投资占比不到39%;房地产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290.7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5.69亿元。其中,房地产项目数量占比不到25%,计划总投资占比不到29%,今年计划投资占比不到39%。

  该区在围绕以总部经济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商贸流通、文博旅游、研发设计“四大主导产业”加大产业化项目投资,也在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在整个经济格局中的比重。

  这在今年上半年该区完成的投资中,也可以看出:全区GDP为398.36亿元,其中第三产业325.46亿元,占比超过81%。从第三产业的领域看,批发和零售实现56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12.94亿元,金融业实现101.85亿元,占比达到了25.6亿元;而房地产业21.73亿元,占比仅为4.5%。

  三问

  建设产业化项目,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立足长远发展

  用项目搭起产业聚集载体

  项目投资建设,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影响深远,直接关系着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设施布局和城乡形态。

  经历了“退二进三”的阵痛、逐步跨入服务经济时代,青羊区又面临着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谋求持续发展路径的现实问题。

  骡马市,是成都传统的“三大商圈”之一,也是历史悠久的金融集聚区。目前该区域已经成为成都市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区域,聚集了全区近60%、全市近40%的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相关服务企业。

  今年上半年,骡马市商圈内占地面积56.33亩、总建筑面积约42万㎡、涵盖写字楼、酒店、商场等的华置广场竣工;占地13.8亩、建筑面积13.5万㎡的雄飞领袖也已竣工,其中雄飞中心商场和酒店开始营业,为金融商务类型的公司提供了高品质的办公环境,这是骡马市金融再跃起的转折点。

  而直接定位于创新金融专业楼宇的泰丰国际广场,建筑面积将达8.5万㎡,如同立于骡马市商圈核心的一根金融旗杆,这个一站式区域商业中心,将重点引进互联网金融机构、银行或保险公司总部及营业厅。未来,骡马市商圈可供开发的地块共有23个,面积可达687.87亩。

  项目的陆续建成,为金融业在骡马市商圈的持续聚集提供了产业载体———就在不久前,骡马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金融服务集聚区。

  面对资源紧缺这一共同难题,与青羊区一样,成都各个中心城区都选择了项目推动产业载体建设,同时通过打造专业楼宇来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以此来为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目前,中心城区都在摸索各自强化产业载体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有的围绕主导走特色发展之路,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楼宇、金融企业专业楼宇、总部企业专业楼宇等专业楼宇、突出楼宇的特色化;有的努力在提升楼宇专业服务着力,例如政府服务团队直接进驻楼宇等等。

分享到:
责任编辑:简艳霖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房地产收并购明显增多 百亿房企数量同比少了近一半
  2. 2多家房企半月内发短债拟募资44亿元 资金压力依然严峻
  3. 3特殊机会投资风口已来? 远洋资本再设6亿美元私募基金
  4. 4金地2021年利润总额下降21% 归母净利润94.6亿元
  5. 5加速风险出清 多家银行抛出房地产并购融资计划
  6. 6大悦城获100亿并购贷额度 并购资金“拿来易、用出难”?
  7. 7绿地控股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长
  8. 8标普称116家房企今年国内债券到期金额约2300亿元
  9. 91月65城新房线上均价微跌 二手房挂牌均价微涨
  10. 10终究成了“小碧桂园”? 中梁把上市途中的物业公司卖了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